内蒙古工商系统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纪实

横扫草原“李鬼”
——内蒙古工商系统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纪实

2011-08-11 10:31

 

    2010年10月以来,在千里内蒙古草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兴安岭林海到阿拉善戈壁,工商干部全面出击,查处假冒伪劣行为,横扫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李鬼”。

    在国务院和全国工商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迅速落实会议精神,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实施意见》及《宣传方案》。各地工商局分别召开会议,对专项行动进行动员和部署,确定了工作重点。2011年1月29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布小林到呼和浩特市维多利商厦,就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工商系统工作予以高度评价。2月21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在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就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出重要部署。5月,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霍武带队,深入到呼和浩特市等8个盟市,督查指导工商系统开展专项行动。

    自治区各级工商机关结合各地实际,突出重点,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重点开展了查处侵权假冒重点商品专项行动,查处侵权假冒名酒专项行动,保护正新、日丰、农达、得力、云南白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保护驰名商标和涉外商标专用权行动及打击侵权假冒大案要案查处专项行动。呼和浩特市工商局查处销售假冒世界知名品牌商品案,查封包、眼镜、鞋、手表、水晶饰品等假货735件,案值321.9万元。鄂尔多斯市工商局查处侵犯驰名商标盘锦大米商标专用权案,查封侵权大米75吨,案值40万元。截至2011年7月31日,自治区工商系统共开展执法行动14384次,出动执法人员47800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28051户(次)、各类市场5116个(次),整治重点区域1226个(次),吊销27户营业执照,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86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219起,案值1297万元。

    开展专项行动以来,自治区工商局始终坚持严厉打击与规范治理相结合,致力于商标监管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巩固、扩大专项行动的成果。该局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制度,严格执行专项行动月报、周报、违法案件季度分析报告和重大案件报告等制度,及时转发和办理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有关文件和交办案件,定期检查专项行动进展和案件查处情况,总结推广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与此同时,工商机关注意强化部门协作,积极加强与公安、质监、商务、知识产权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合力。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工商系统共与质监、知识产权部门举办“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120余次,向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交流信息、简报、报表等1.38万份,向公安机关移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4起,形成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其中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特大销售假冒厨具案,涉案金额达1520万元。

    自治区工商局通过加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建立由企业配合打假行动的联合打假维权机制。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回民区分局研发了商标品牌备案监管系统,推行商标品牌备案网上监管制度,并对商业集中地(中山路)的维多利商厦、购物中心、民族商场、天元商厦和王府井商厦的218户品牌商标授权备案专卖店实行网上备案监管。包头市工商局在商场、市场建立商品商标档案,聘请保护商标品牌义务监督员,共同构建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网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