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工商运用商标富农二三事

帮助农民请“财神”
——宝坻工商运用商标富农二三事

2011-08-18 11:30

 

    在天津市工商局宝坻分局,有一块“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商标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奖牌。与这块奖牌相链接的是,这个分局本着注册一件商标、造福一方百姓的思路,加大涉农商标引导注册和服务的力度,为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注册农产品商标142件,使当地的农民找到了“财神”。

    稻花香里话商标

    黄庄,地处宝坻区东南部。由于这里地势低洼,又有30万亩的水稻种植区,宝坻人称这里为“黄庄洼”。

    来到黄庄,很多人会说起刘道海这个人。

    他是八门城镇杨岗村的农民。从1986年开始,刘道海开始做生意。手里有了积蓄后,他于2009年上半年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天津黄庄洼米业有限公司,做起了大米深加工业务,立志结束家乡种植的稻谷价格低、没销路的历史。

    事与愿违,企业加工出来的稻米,销售形势并不乐观。情急之下,他主动与周边农户签订合同,统一收购价格,实施订单农业。但由于没有品牌,市场销售情况不见好转。

    得知这一情况,宝坻工商分局派员深入该公司,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宣传商标知识,鼓励他们运用商标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一方面查阅相关档案,搜集民间资料,撰写有关黄庄大米的史志文稿,并增补进《宝坻县志》。同时,该分局请权威检测部门对黄庄大米作品质鉴定,帮助农民成立了黄庄生态米业协会等组织。

    在工商机关的大力帮助下,黄庄洼涉农商标很快注册成功,并在很短时间内启用。随后,工商机关多次深入该企业,指导企业利用销售网络,在产品包装上、广告宣传中正确使用商标。如今,黄庄大米市场供不应求,每公斤价格比商标注册前涨了5元。仅2010年,该公司就销售大米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目前,宝坻区及周边区县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民达6万人。

    西瓜有了“护身符”

    宝坻区大钟庄镇地处九河下游,地质结构特殊,地下水清纯甘洌,富含多种有益健康的矿物质。这里种植的西瓜,个儿大、皮薄、汁多、口感好,含糖量高于普通西瓜两倍,在京、津地区有着不错的口碑。

    令瓜农头疼的是,每逢西瓜收获季节,大钟西瓜成了许多商贩的招牌,不论产地是哪,一律给西瓜贴上大钟西瓜标志,严重影响了瓜农的种植积极性,损害了大钟西瓜的声誉。

    今年年初,宝坻工商分局在深入乡(镇)、村开展特色农产品调研中,帮助大钟庄镇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该合作社为西瓜注册津大钟集体商标,并通过天津电视台等媒体进行系列宣传。津大钟西瓜身价倍增,由原来的每公斤0.5元增加到1.04元。目前,该地区津大钟西瓜种植面积达1600亩,年产量达560万公斤。与去年相比,瓜农户均增收6000多元。

    双味大葱不愁“嫁”

    天津市光星葱蒜产销合作社成立多年,其法定代表人陈光星是葱蒜研究专家。他研究生产的双味大葱,虽然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但销路一直不畅。工商机关多次深入企业开展品牌农业的宣传工作,并帮助企业申请注册陈光星农产品商标。2010年,该合作社贴上商标标志的大葱,每公斤售价由原来的3元增加到4.4元。目前,1000多户农户加入了该合作社。□孙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