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纪实

春城无处不飞花
——云南省昆明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纪实

2011-08-04 10:45

 

□本报记者 方 杰

    7月下旬,虽然是云南省昆明市气温最高的时日,但相对于我国不少地方来说,这里仍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蓝天白云、鲜花盛开,令人怡然自得;彝族同胞欢度火把节的狂野,让人返璞归真。徜徉在这样的山水间,近距离接触昆明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后,你一定会感受到:商标品牌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昆明城乡、各类市场和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春城奔向科学发展的道路装扮得绚丽多彩。

    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有了适宜土壤

    “浙江的西湖龙井1公斤至少卖2400元,黑龙江五常大米比其他地方的大米1公斤贵3.6元。团结苹果这个品牌很成熟,希望镇政府支持地理标志的申请注册工作。”7月22日,在刚因区划调整由西山区团结镇更名为团结街道办事处的办公楼,昆明市工商局副局长常晋云带着市局商标处、团结工商分局、云南恒润商标事务所一行人,向办事处领导介绍商标知识。

    “昆明市不是没有好的产品,不是没有实力强的企业,关键是一些人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至今个别地方还要我们上门多次‘游说’,才愿意申请注册商标。”在采访中,记者经常听到工商干部这样“诉苦”。“地处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加之烟草业一头独大等历史原因,昆明市在实施商标战略工作中,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起点低、起步晚、起势弱。”常晋云坦言。这一现象直到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才开始扭转。

    近年来,地处南北国际大通道和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交会点的昆明市备受关注。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云南省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大背景下,昆明市把自己定位为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扶持、培育商标发展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企业主体、政府推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商标战略工作格局,商标战略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商标战略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有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商标战略才会在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取得成效。截至目前,昆明市有效注册商标达28452件,其中驰名商标13件、著名商标322件。西山区等城区、石林彝族自治县等郊县,不仅注册商标数量逐年增加,而且通过走自己的特色商标战略之路,提高了注册商标的质量。居然之家、金格百货等一批企业高度重视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既为昆明市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又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了产品价值

    7月24日上午9时多,呈贡县斗南镇花卉市场的交易大厅已经人去货空。一名正在收摊的经营水竹的摊主告诉记者,早在凌晨3时,市场的鲜花就已销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了。据该县工商局商广科科长郑杨丽介绍,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这里每天有700多吨鲜切花销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可以自豪地说,昆明市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亚洲。

    斗南镇有种花的历史,但因为种植、交易一直是自发进行,谈不上规模,所以很难出规模效益。2002年年底,随着昆明国际花卉交易中心拍卖市场的建成,工商机关一边协助有关单位规范交易行为,促进花卉产业健康发展,一边以争创驰名商标为契机,促进斗南花卉市场的繁荣。

    2007年,斗南花卉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市场集聚效应显现,交易量、交易额不断攀升。在呈贡县,90%以上的花卉种植户依托斗南花卉品牌发展,95%以上的花商依托斗南花卉市场平台营销。不仅是当地,嵩明县阿子营的百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红掌、四川省的剑兰甚至越南的玫瑰,也聚集到这个平台上交易。

据呈贡县农业银行斗南分行统计,该行在市场内所设的自动取款机,每天取款量近200万元,资金流量近1000万元,旺季时更高达2000万元。加上市场内其他金融网点的交易量,斗南花卉市场的现金流量稳居全国花卉市场之首。

云南红葡萄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锁渝昆介绍说,经过14年的发展,在驰名商标云南红的旗帜下,该集团已成为葡萄种植、栽培、酿造、销售、研究一体化的集团。集团建有3万亩优质高原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年产葡萄酒1.5万吨,涉及农户4000多户。云南红商标被誉为云南“红塔山后又一红”。

宜良是昆明市的传统农业大县。该县工商局负责人冯光发介绍说,依托当地的资源和传统,该县通过实施“一所一标”工程,增加农产品注册商标量,并择优培育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以提高品牌含金量。

“宜良的烧鸭很有名,生产烧鸭的也很多,但李烧鸭凭着过硬的品质和李烧鸭商标,每只比别人贵10元,还要排队买。”冯光发说。李烧鸭采取育种、养殖、烧制的经营方式,每年销售120万只左右,带动周边养鸭户一起致富。李烧鸭“商标经”念出了“钱途”。

商标成为城市经济的动力源

“石林县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各类商标就有90件。”石林县工商局局长刘林说。该县至少40%的企业因拥有注册商标实现了产销量的双增长,15%的企业因此得到较好的发展。海邑供销社彝嘉醇酒厂以阿黑牌酒为主打产品,随着商标被认定为知名商标、著名商标,产品销量不断增加。阿黑牌酒现在不仅占据该县酒类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成功打入邻近区县市场,成为该县供销社系统经营状况最好的企业。

近年来,昆明市工商局围绕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把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作为工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建立商标监管与注册登记联动制度,尝试中介代理机构招投标制度和工商推荐挂钩制度。该局探索建立滇中地区昆明市和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1+3”区域协作商标保护机制,在大型交易市场设立商标维权站,成立企业商标和品牌保护协会,提高了全社会实施商标战略的水平。

产业集群适应由单个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的新趋势,能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最有竞争力的组织形式之一。昆明市高新区以辖区云南白药集团、昆明电缆集团、滇虹药业、贵研铂业等多家驰名商标企业为龙头,以品牌带动行业乃至全区品牌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滇池旅游度假区主打服务型商标,以滇池春天、云南民族村等一批著名商标为龙头,带动一批旅游产品、基础产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官渡区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的资源配置。

实施商标战略帮助企业实现了发展方式的升级。斗南花卉以商标入股等形式在浙江嘉善、深圳南山、北京顺义等地建立斗南花卉市场;斗南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中,有三分之二来源于花卉及其相关产业,农民收入也不断增加。商标战略的实施还带动了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和就业的增加。目前,云南省有10万种植户通过斗南花卉市场交易,有近450家花卉企业及1000多户市场主体入驻市场,4000多名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下岗职工成为市场经纪人。花卉交易集散、自主研发、插花培训、园艺集散、资材加工销售、农资配送、庆典服务,一条超长的花卉产业链正为昆明市的经济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