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转让商标

银川商标战略实施见成效

创品牌迎来快速发展 重维权受到广泛好评
银川商标战略实施见成效

2011-08-18 11:29

 

    本报讯
笔者近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工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银川市注册商标达4777件,其中驰名商标9件、著名商标130件、地理标志9件。这几个数字在宁夏5个地级市中均名列首位。商标的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凸显,有力地促进了银川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商机关的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银川市政府2010年11月批转市工商局《进一步加快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和《银川市2010年~2015年商标品牌发展规划》,成立了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使商标工作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形成政府牵头、工商为主、各部门配合的新局面。银川市所属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实施商标战略意见和商标培育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鼓励企业注册商标和争创驰(著)名商标的政策措施。银川市所辖的灵武市去年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宁夏唯一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银川市工商局深化商标指导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效果。该局建立了驰(著)名商标培育库,制定驰(著)名商标战略梯队3年规划。各级工商机关全面深入推行“四书两卡”、“一所一标”、“一乡一品”等制度以及“五个员五步走”的工作新模式,走访辖区内重点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驰(著)名商标企业以及拟培育驰(著)名商标企业120余家。工商干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从企业的商标注册、使用、管理、保护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帮扶,完善企业商标档案,积极帮助一批“名、优、特、新、稀”产品的生产销售者申请注册商标。

    在工商机关的推动下,银川市注册商标呈加速发展趋势,注册商标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银川市拥有的130件著名商标,基本涵盖了全市重点行业的主要产品,在银川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与此同时,该局积极开展保护商标专用权系列行动,净化市场环境。近3年,全市工商系统先后开展20余次专项治理行动,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切实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2010年10月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银川市工商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认真做到依法监管规范执法,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强化宣传畅通信息,完善机制长效监管,有效地保护了知识产权,切实维护了市场消费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492人次,检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60368户,检查各类市场1126个次,整治重点区域691处,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87起,案值2967万元;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107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康建卫

商标战略为大连企业“助跑”

商标战略为大连企业“助跑”

2011-08-18 11:29

 

    本报讯
来自辽宁省大连市工商局的一组统计数字表明,该市注册商标总量已达3.4万件,其中驰名商标37件、著名商标71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还有400多件国际商标。驰(著)名商标企业的年产值占该市GDP的34.1%。去年以来,仅驰名商标企业就为大连市贡献税收20.15亿元。商标战略对大连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连市区位优势明显,而且工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大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商标战略。特别是去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以来,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支持下,大连市商标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6月至今,全市累计增加注册商标9000余件。

    目前,大连市的驰名商标数与2005年相比增长3.6倍,驰(著)名商标培育梯队超过1000家,并都是在各行业中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驰(著)名商标数量逐年递增,推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一个个更为活跃、更为优质的“细胞”。大连市拥有的750件驰(著)名商标中,装备制造企业占65%以上,农产品、海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占20.8%。驰(著)名商标涵盖电脑软件、精密机械、光电子和色谱分析、医药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领域。

    笔者了解到,大连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工作曾经历过一个艰苦的过程。上世纪末,当青岛市的海尔、海信等驰名商标五朵金花在市场上争奇斗艳时,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城市之一的大连市却只有冰山一件驰名商标。

    1995年,大连市政府确立了“品牌兴市”的目标,将商标战略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中。2002年,大连市政府成立了品牌兴市领导小组,开展大连市著名商标认定工作,鼓励企业创建驰(著)名商标,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企业,分别重奖300万元和30万元,并确立了明确的培育目标。截至目前,大连市先后拿出1亿多元,用于对驰(著)名商标企业的奖励。大连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逐渐打开局面。不少重工企业、化工企业、出口加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纷纷开始实施商标战略。

    2002年至今,大连市政府陆续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23次,下发文件11个,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将驰(著)名商标企业的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计划,优先审批项目,准许企业质押商标权融资,成立实施商标战略局际联席会议,从组织保障、政策环境等多方面支持商标战略工作的开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大连市工商局发挥实施商标战略局际联席会议召集人的牵头作用,调动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同时,该局突出推进重点,根据“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和“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的战略规划,发挥大连港口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新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港口物流和新兴商贸服务、优势海产品养殖加工等地方优势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为重点,精心培育龙头企业的商标。驰名商标中,地方优势产业的商标比例占73%,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的产业的商标占45%。

    目前,以重工、起重、大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大商、锦程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路明、华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獐子岛、棒棰岛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加工业,以金州大樱桃、瓦房店小国光、庄河大骨鸡为代表的现代农业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实施商标战略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在大连市日益增强。

    □井惠群
谷长峰

商标助阳高杏农走上致富路

商标助阳高杏农走上致富路

2011-08-18 11:30

 

    本报讯
“贫困山村变化大,杏蛋高出鸡蛋价。一旦穿上‘嫁衣裳’,天南海北闯市场。”今年80岁的李展老汉的一段数来宝,道出了山西省阳高县农民的喜悦心情。

    慕名而来的北京果商王先生告诉笔者,阳高县的杏个大肉厚味甜,杏核也好吃,在北京销路特别好。阳高杏在北京零售价每公斤达20元,还供不应求。

    阳高县境内多山,土地贫瘠,素有“九年旱,一年涝,十年不收”的说法。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种植杏树的传统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种植杏树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产业来抓,先后引进100多个优良品种,使杏树种植面积扩大到14万亩。

    酒香也怕巷子深。杏树种植区大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成品杏又没有商标,进不了大城市的超市,只能在本地低价抛售。

    为了让知名农产品能够销得出、卖好价,去年,阳高县工商局把实施品牌富农战略作为扶农的首要任务,帮助农民申请注册香白杏商标。

    注册商标作“嫁衣”,杏的身价蹿着涨。原来每公斤1元都卖不出的杏,今年没等熟透,北京、山东、河北等地的果商就前来订货,每公斤优质杏涨到18元。台湾一个旅游观光团从网上获得香白大杏的信息后,特意绕道阳高县,乐滋滋地买了香白大杏后才离去。

    据了解,今年阳高县销售杏600余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杏农户均增加收入5000余元。

□赵永明 赵学栋

平湖工商指导企业规范使用注册商标

平湖工商指导企业规范使用注册商标

2011-08-18 11:30

 

    本报讯
为有效对企业运用注册商标的行为进行规范,浙江省平湖市工商局依托行政指导,将提醒、规劝、告诫、预警、建议等方式运用到商标规范管理工作中,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对企业进行商标运用指导,提醒企业规范使用商标,避免违法行为。

    商标注册证是企业商标的“身份证”。该局通过查看商标注册证,了解企业商标注册的基本情况。当企业的名称、地址发生变化或商标注册时限到期时,该局立即提醒企业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目前,该局已向30余家企业发出提示,提醒企业及时办理相关变更、转让、延续等手续。

    商标规范使用是品牌培育工作的第一步。该局在走访过程中,坚持走进企业生产加工现场,检查企业是否在产品上使用未经核准注册的商标,是否在使用中擅自改变注册商标,是否超出注册商标的核定使用范围。目前,该局已向50余家企业发放商标规范使用提示书,指导企业规范使用注册商标。

    企业商标档案是企业在商标注册和使用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文件材料。企业商标档案是否保存完整,关系到注册商标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在走访中,该局对不规范或尚未建立商标档案的企业加强指导,指导企业开展商标“一户一档”活动,建立商标合同备案制,还对商标许可合同、OEM代工合同等备案。□胡郸平

任丘建立打假维权机制

任丘建立打假维权机制

2011-08-18 11:30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大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河北省任丘市工商局建立健全与知名品牌企业联合打假机制,收到较好效果。今年以来,该局共立案查处侵犯知名商标专用权案10起,端掉售假窝点5个,有力地维护了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对全市商业企业进行全面详细调查摸底,该局以驰(著)名商标企业为主体,建立知名品牌企业数据库,对数据库内的知名品牌企业从注册商标专用权到包装装潢、名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保护,并无偿向企业提供有关打假维权的信息。截至目前,数据库收录的知名品牌达386个。该局还根据品牌调整情况随时更新数据库。

    在开展知名品牌保护工作中,任丘市工商局以行业或品牌分类,组织品牌生产企业、区域总代理、本地代理商以及本地经销商,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打假维权情况,总结、交流打假维权工作经验,分析侵权行为的发展趋势,共同探讨相关对策和措施。与此同时,根据企业要求,该局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今年4月,任丘市工商局组织召开了有美的、好太太、万和等知名品牌企业代表和全市59家燃气具经销商参加的燃气具知名品牌联席会议。会议公布了炉具行业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并达成促进炉具行业健康发展的五条意见,收到很好效果。据悉,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这项制度正逐步扩展到服装、食品等领域。

    该局指定一名精通商标业务的工作人员作为工商机关的商标联络员,负责与企业商标联络员的信息沟通工作。为使联络员制度规范化,任丘市工商局制定了《企业商标联络员制度》,明确联络员的权利和义务。工商机关与企业紧密协作,双向互动,加强沟通,及时向企业通报知名品牌企业打假维权信息,全方位保护知名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任丘市工商局加强行政指导,进一步加大对知名品牌企业的服务力度。对知名品牌企业举报的侵权线索,该局作为侵权个案积极受理,及时调查处理,并承诺在30日内向企业反馈查处结果。截至目前,该局已与17家企业建立联合打假机制,涉及炉具、家电、酒类、食品、服装及日化产品等六大行业。□李书月

赣州工商扶持白莲特色产业发展

赣州工商扶持白莲特色产业发展

2011-08-18 11:30

 

    “我们公司申请的赣江源商标注册成功,多亏了你们的关心帮助啊!”近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赣源白莲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温祖明,喜不自禁地从工商干部手中接过商标注册证。

    石城县白莲种植面积逾10万亩,占该县水田面积的一半,产量居全国首位,享有“中国白莲之乡”的盛誉。近年来,赣州市工商局从服务帮“莲”、商标富“莲”、维权保“莲”上下功夫,架设了一条“白莲通道”,助推白莲产业发展壮大。凡是涉及白莲的商标申请、经营登记、广告审查等,该局一律授权当地工商机关特事特办,从速办结。

    与之相对应的是,赣州市工商局还开设“绿色通道”,通过出台一系列回乡创业优惠政策,召开白莲产业专场招聘会,引导成立白莲专业合作社等方式,营造适合白莲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今年4月,石城县有57名外出务工人员被吸引返乡创业,有的成为白莲市场经纪人,有的创办了白莲加工厂。

    “好酒还得勤吆喝,好女还得穿嫁衣。没有品牌的白莲产业走不远、做不大!”赣州市工商局局长刘雪峰形象地阐述了品牌对发展白莲产业的重要性。

    赣州市工商局采取与当地乡(镇)、村专人联络,与专业合作社专人对接,对种莲大户专人辅导的“三专”措施,积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注册白莲系列产品商标,申请认定驰(著)名商标。目前,赣江源、珍珍、红日初升、绿野、通天寨、红石寨、莲乡等白莲系列产品商标被核准注册。

    此外,该局还通过建立商标权利人保护网络,与白莲经销商建立商标打假维权工作制度,严厉打击侵犯白莲系列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切实保护莲农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赣州市工商局对白莲实行市场准入和经纪人“信用身份证”等制度,严格制定生产标准,有效地制止了劣质白莲进入市场。

    该局对白莲经销商进行培训,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照,没有取得证照的不允许入市经营。在入市的白莲经销商中,该局开展了“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活动,对在消费者中评价高、信誉度好的经销商授予“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奖牌,奖牌的评选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丁天华
谢萍英

宝坻工商运用商标富农二三事

帮助农民请“财神”
——宝坻工商运用商标富农二三事

2011-08-18 11:30

 

    在天津市工商局宝坻分局,有一块“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商标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奖牌。与这块奖牌相链接的是,这个分局本着注册一件商标、造福一方百姓的思路,加大涉农商标引导注册和服务的力度,为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注册农产品商标142件,使当地的农民找到了“财神”。

    稻花香里话商标

    黄庄,地处宝坻区东南部。由于这里地势低洼,又有30万亩的水稻种植区,宝坻人称这里为“黄庄洼”。

    来到黄庄,很多人会说起刘道海这个人。

    他是八门城镇杨岗村的农民。从1986年开始,刘道海开始做生意。手里有了积蓄后,他于2009年上半年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天津黄庄洼米业有限公司,做起了大米深加工业务,立志结束家乡种植的稻谷价格低、没销路的历史。

    事与愿违,企业加工出来的稻米,销售形势并不乐观。情急之下,他主动与周边农户签订合同,统一收购价格,实施订单农业。但由于没有品牌,市场销售情况不见好转。

    得知这一情况,宝坻工商分局派员深入该公司,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宣传商标知识,鼓励他们运用商标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一方面查阅相关档案,搜集民间资料,撰写有关黄庄大米的史志文稿,并增补进《宝坻县志》。同时,该分局请权威检测部门对黄庄大米作品质鉴定,帮助农民成立了黄庄生态米业协会等组织。

    在工商机关的大力帮助下,黄庄洼涉农商标很快注册成功,并在很短时间内启用。随后,工商机关多次深入该企业,指导企业利用销售网络,在产品包装上、广告宣传中正确使用商标。如今,黄庄大米市场供不应求,每公斤价格比商标注册前涨了5元。仅2010年,该公司就销售大米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目前,宝坻区及周边区县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民达6万人。

    西瓜有了“护身符”

    宝坻区大钟庄镇地处九河下游,地质结构特殊,地下水清纯甘洌,富含多种有益健康的矿物质。这里种植的西瓜,个儿大、皮薄、汁多、口感好,含糖量高于普通西瓜两倍,在京、津地区有着不错的口碑。

    令瓜农头疼的是,每逢西瓜收获季节,大钟西瓜成了许多商贩的招牌,不论产地是哪,一律给西瓜贴上大钟西瓜标志,严重影响了瓜农的种植积极性,损害了大钟西瓜的声誉。

    今年年初,宝坻工商分局在深入乡(镇)、村开展特色农产品调研中,帮助大钟庄镇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该合作社为西瓜注册津大钟集体商标,并通过天津电视台等媒体进行系列宣传。津大钟西瓜身价倍增,由原来的每公斤0.5元增加到1.04元。目前,该地区津大钟西瓜种植面积达1600亩,年产量达560万公斤。与去年相比,瓜农户均增收6000多元。

    双味大葱不愁“嫁”

    天津市光星葱蒜产销合作社成立多年,其法定代表人陈光星是葱蒜研究专家。他研究生产的双味大葱,虽然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但销路一直不畅。工商机关多次深入企业开展品牌农业的宣传工作,并帮助企业申请注册陈光星农产品商标。2010年,该合作社贴上商标标志的大葱,每公斤售价由原来的3元增加到4.4元。目前,1000多户农户加入了该合作社。□孙海峰

写在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之际

拨开云雾现异彩
——写在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之际

2011-08-18 11:30

 

    鲤鱼溪畔,茶韵沉香。

    近日,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茶产业有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养在“深闺”

孤寂多年

    官司云雾茶是福建省历史名茶之一,因其产地在周宁县浦源镇官司村而得名。周宁县平均海拔800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雾日80天~100天。独特的气候,给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946年,官司云雾茶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银奖,与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白琳工夫齐名。

    但在过去,官司云雾茶基本上是手工制作,规模小,产量低,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无法提高知名度。

    2001年,福建省仙洋洋茶叶公司在茶叶类成功注册官思商标,并广而告之。官司与官思一字之差,同音而不同义,从字面意义上,后者更占优势。于是,周宁本地茶企蜂拥而上,共挤一条船。一时间,各种字体的官思商标充斥周宁茶叶市场。

    “作为品质独特的历史名茶,且又与中华奇观鲤鱼溪这一风景名胜相映衬,官司云雾茶品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周宁县工商局肖传生副局长说。

    十月“怀胎”

破茧新生

    一叶绿芽,牵动了周宁县乃至宁德市茶企和相关部门。为更好地造福广大茶农,周宁县工商局把整合品牌和规范管理列入全局中心工作,并成立了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于2010年启动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

    工商机关在深入调研后,形成《周宁县工商局关于推进官司茶争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调研报告》。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该局提出以官司云雾茶为名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建议,为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宁德市工商局对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给予极大的关注。截至目前,宁德市已拥有1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总结出“工商策划、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的十六字工作经验。市局主要领导先后3次造访周宁,与周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协商,与茶业协会、相关茶叶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市局商广科全程指导,每月通报督促。

    2010年8月,商标申请人——周宁县茶叶协会与商标代理机构成功对接;9月7日,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材料整理完毕,开始上报;9月底,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受理。经过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实现了周宁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扬帆起航

重振雄风

    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官司云雾茶翻开了新的一页。

    早在2010年3月,周宁县工商局、茶业局、茶叶协会和茶产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就前往福安市工商局和福安市茶业协会取经,学习坦洋工夫许可授权管理和品牌运作的经验。

    成功注册,仅仅是个起点。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核准注册后,周宁县工商局进一步指导茶叶协会对商标使用管理实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统一宣传。打算使用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经营单位,必须提出申请,经茶叶协会认可、授权后,方可在产品上标注。周宁县在茶叶商标的规范管理上狠下功夫,紧紧抓住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官司云雾茶的文化底蕴,对内抓紧品牌整合,对外加大官司云雾茶的宣传力度,强势拓展国内外市场。

    “现在要着手培育属于自己的优质茶种植基地,构建以‘畅游鲤鱼溪、品茗高山茶’为内涵的官司云雾茶文化,并做好品牌宣传、推广等工作。只要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官司云雾茶的品牌之路就会越走越顺,云雾茶也会越来越香。”对于今后如何打造精品云雾茶,肖传生信心满怀。

□吴小韧 刘明振

新疆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

新疆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

2011-08-11 10:31

 

    本报讯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局从政策引导、指导服务和宣传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合力打造品牌,共促“三农”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着力抓好农产品品牌战略规划。今年4月,自治区政府组织开展了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调研工作。专家组在自治区有关厅局人员陪同下,赴7个地州市就主要农产品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束后,自治区政府主持召开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座谈会。与会者就农产品品牌规划等有关事宜进行座谈,为编制新疆农产品品牌战略规划、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出重要参考意见。

    加强指导服务,着力增强企业、农户的商标品牌意识,提高运用管理能力。各级工商机关和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通过开展调研走访、举办学习培训班等方式,引导农户申请注册自有特色品牌,指导企业提高品牌运用能力,努力形成重视注册商标、精心培育商标、主动运用商标、自觉保护商标的良好氛围。塔城地区额敏县工商局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农产品“一标三品”(商标和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知识培训班,从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该县涉农龙头企业和各乡(镇、场)分管领导、农村专业协会、乡办企业代表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进一步坚定了商标富农的信心。自治区工商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上半年认定的32件著名商标中,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有14件。

    加强宣传推介,着力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各地工商机关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对外宣传推介工作力度。在“走出去”方面,自治区工商局优先打造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大农副产品展销平台,每个月组织一个地州市在上海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推介活动。该局同时依托淘宝网、新疆林果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推介活动。据统计,每天通过淘宝网销售的新疆干果就有600吨左右。

    在“请进来”方面,工商机关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已经举办或正在筹备中国·哈密“甜蜜之旅”第八届哈密瓜节、第二十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第二届伽师瓜文化旅游节等。在7月21日举办的首届新疆·精河枸杞交易会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打造新疆红色(枸杞)产业基地,引领新疆枸杞产业发展”为主题,着力打造精河县枸杞产业品牌,为枸杞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推广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交易会上,该自治州企业共成功签约15个项目,成交金额达6.1亿元。□平文吉

内蒙古工商系统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纪实

横扫草原“李鬼”
——内蒙古工商系统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纪实

2011-08-11 10:31

 

    2010年10月以来,在千里内蒙古草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兴安岭林海到阿拉善戈壁,工商干部全面出击,查处假冒伪劣行为,横扫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李鬼”。

    在国务院和全国工商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迅速落实会议精神,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实施意见》及《宣传方案》。各地工商局分别召开会议,对专项行动进行动员和部署,确定了工作重点。2011年1月29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布小林到呼和浩特市维多利商厦,就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工商系统工作予以高度评价。2月21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在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就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出重要部署。5月,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霍武带队,深入到呼和浩特市等8个盟市,督查指导工商系统开展专项行动。

    自治区各级工商机关结合各地实际,突出重点,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重点开展了查处侵权假冒重点商品专项行动,查处侵权假冒名酒专项行动,保护正新、日丰、农达、得力、云南白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保护驰名商标和涉外商标专用权行动及打击侵权假冒大案要案查处专项行动。呼和浩特市工商局查处销售假冒世界知名品牌商品案,查封包、眼镜、鞋、手表、水晶饰品等假货735件,案值321.9万元。鄂尔多斯市工商局查处侵犯驰名商标盘锦大米商标专用权案,查封侵权大米75吨,案值40万元。截至2011年7月31日,自治区工商系统共开展执法行动14384次,出动执法人员47800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28051户(次)、各类市场5116个(次),整治重点区域1226个(次),吊销27户营业执照,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86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219起,案值1297万元。

    开展专项行动以来,自治区工商局始终坚持严厉打击与规范治理相结合,致力于商标监管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巩固、扩大专项行动的成果。该局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制度,严格执行专项行动月报、周报、违法案件季度分析报告和重大案件报告等制度,及时转发和办理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有关文件和交办案件,定期检查专项行动进展和案件查处情况,总结推广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与此同时,工商机关注意强化部门协作,积极加强与公安、质监、商务、知识产权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合力。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工商系统共与质监、知识产权部门举办“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120余次,向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交流信息、简报、报表等1.38万份,向公安机关移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4起,形成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其中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特大销售假冒厨具案,涉案金额达1520万元。

    自治区工商局通过加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建立由企业配合打假行动的联合打假维权机制。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回民区分局研发了商标品牌备案监管系统,推行商标品牌备案网上监管制度,并对商业集中地(中山路)的维多利商厦、购物中心、民族商场、天元商厦和王府井商厦的218户品牌商标授权备案专卖店实行网上备案监管。包头市工商局在商场、市场建立商品商标档案,聘请保护商标品牌义务监督员,共同构建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网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