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商标博客

写在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之际

拨开云雾现异彩
——写在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之际

2011-08-18 11:30

 

    鲤鱼溪畔,茶韵沉香。

    近日,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茶产业有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养在“深闺”

孤寂多年

    官司云雾茶是福建省历史名茶之一,因其产地在周宁县浦源镇官司村而得名。周宁县平均海拔800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雾日80天~100天。独特的气候,给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946年,官司云雾茶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银奖,与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白琳工夫齐名。

    但在过去,官司云雾茶基本上是手工制作,规模小,产量低,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无法提高知名度。

    2001年,福建省仙洋洋茶叶公司在茶叶类成功注册官思商标,并广而告之。官司与官思一字之差,同音而不同义,从字面意义上,后者更占优势。于是,周宁本地茶企蜂拥而上,共挤一条船。一时间,各种字体的官思商标充斥周宁茶叶市场。

    “作为品质独特的历史名茶,且又与中华奇观鲤鱼溪这一风景名胜相映衬,官司云雾茶品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周宁县工商局肖传生副局长说。

    十月“怀胎”

破茧新生

    一叶绿芽,牵动了周宁县乃至宁德市茶企和相关部门。为更好地造福广大茶农,周宁县工商局把整合品牌和规范管理列入全局中心工作,并成立了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于2010年启动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

    工商机关在深入调研后,形成《周宁县工商局关于推进官司茶争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调研报告》。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该局提出以官司云雾茶为名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建议,为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宁德市工商局对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给予极大的关注。截至目前,宁德市已拥有1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总结出“工商策划、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的十六字工作经验。市局主要领导先后3次造访周宁,与周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协商,与茶业协会、相关茶叶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市局商广科全程指导,每月通报督促。

    2010年8月,商标申请人——周宁县茶叶协会与商标代理机构成功对接;9月7日,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材料整理完毕,开始上报;9月底,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受理。经过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实现了周宁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扬帆起航

重振雄风

    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官司云雾茶翻开了新的一页。

    早在2010年3月,周宁县工商局、茶业局、茶叶协会和茶产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就前往福安市工商局和福安市茶业协会取经,学习坦洋工夫许可授权管理和品牌运作的经验。

    成功注册,仅仅是个起点。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核准注册后,周宁县工商局进一步指导茶叶协会对商标使用管理实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统一宣传。打算使用官司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经营单位,必须提出申请,经茶叶协会认可、授权后,方可在产品上标注。周宁县在茶叶商标的规范管理上狠下功夫,紧紧抓住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官司云雾茶的文化底蕴,对内抓紧品牌整合,对外加大官司云雾茶的宣传力度,强势拓展国内外市场。

    “现在要着手培育属于自己的优质茶种植基地,构建以‘畅游鲤鱼溪、品茗高山茶’为内涵的官司云雾茶文化,并做好品牌宣传、推广等工作。只要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官司云雾茶的品牌之路就会越走越顺,云雾茶也会越来越香。”对于今后如何打造精品云雾茶,肖传生信心满怀。

□吴小韧 刘明振

新疆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

新疆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

2011-08-11 10:31

 

    本报讯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局从政策引导、指导服务和宣传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合力打造品牌,共促“三农”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着力抓好农产品品牌战略规划。今年4月,自治区政府组织开展了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调研工作。专家组在自治区有关厅局人员陪同下,赴7个地州市就主要农产品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束后,自治区政府主持召开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座谈会。与会者就农产品品牌规划等有关事宜进行座谈,为编制新疆农产品品牌战略规划、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出重要参考意见。

    加强指导服务,着力增强企业、农户的商标品牌意识,提高运用管理能力。各级工商机关和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通过开展调研走访、举办学习培训班等方式,引导农户申请注册自有特色品牌,指导企业提高品牌运用能力,努力形成重视注册商标、精心培育商标、主动运用商标、自觉保护商标的良好氛围。塔城地区额敏县工商局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农产品“一标三品”(商标和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知识培训班,从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该县涉农龙头企业和各乡(镇、场)分管领导、农村专业协会、乡办企业代表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进一步坚定了商标富农的信心。自治区工商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上半年认定的32件著名商标中,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有14件。

    加强宣传推介,着力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各地工商机关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对外宣传推介工作力度。在“走出去”方面,自治区工商局优先打造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大农副产品展销平台,每个月组织一个地州市在上海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推介活动。该局同时依托淘宝网、新疆林果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推介活动。据统计,每天通过淘宝网销售的新疆干果就有600吨左右。

    在“请进来”方面,工商机关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已经举办或正在筹备中国·哈密“甜蜜之旅”第八届哈密瓜节、第二十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第二届伽师瓜文化旅游节等。在7月21日举办的首届新疆·精河枸杞交易会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打造新疆红色(枸杞)产业基地,引领新疆枸杞产业发展”为主题,着力打造精河县枸杞产业品牌,为枸杞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推广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交易会上,该自治州企业共成功签约15个项目,成交金额达6.1亿元。□平文吉

内蒙古工商系统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纪实

横扫草原“李鬼”
——内蒙古工商系统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纪实

2011-08-11 10:31

 

    2010年10月以来,在千里内蒙古草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兴安岭林海到阿拉善戈壁,工商干部全面出击,查处假冒伪劣行为,横扫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李鬼”。

    在国务院和全国工商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迅速落实会议精神,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实施意见》及《宣传方案》。各地工商局分别召开会议,对专项行动进行动员和部署,确定了工作重点。2011年1月29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布小林到呼和浩特市维多利商厦,就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工商系统工作予以高度评价。2月21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在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就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出重要部署。5月,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霍武带队,深入到呼和浩特市等8个盟市,督查指导工商系统开展专项行动。

    自治区各级工商机关结合各地实际,突出重点,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重点开展了查处侵权假冒重点商品专项行动,查处侵权假冒名酒专项行动,保护正新、日丰、农达、得力、云南白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保护驰名商标和涉外商标专用权行动及打击侵权假冒大案要案查处专项行动。呼和浩特市工商局查处销售假冒世界知名品牌商品案,查封包、眼镜、鞋、手表、水晶饰品等假货735件,案值321.9万元。鄂尔多斯市工商局查处侵犯驰名商标盘锦大米商标专用权案,查封侵权大米75吨,案值40万元。截至2011年7月31日,自治区工商系统共开展执法行动14384次,出动执法人员47800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28051户(次)、各类市场5116个(次),整治重点区域1226个(次),吊销27户营业执照,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86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219起,案值1297万元。

    开展专项行动以来,自治区工商局始终坚持严厉打击与规范治理相结合,致力于商标监管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巩固、扩大专项行动的成果。该局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制度,严格执行专项行动月报、周报、违法案件季度分析报告和重大案件报告等制度,及时转发和办理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有关文件和交办案件,定期检查专项行动进展和案件查处情况,总结推广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与此同时,工商机关注意强化部门协作,积极加强与公安、质监、商务、知识产权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合力。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工商系统共与质监、知识产权部门举办“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120余次,向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交流信息、简报、报表等1.38万份,向公安机关移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4起,形成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其中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特大销售假冒厨具案,涉案金额达1520万元。

    自治区工商局通过加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建立由企业配合打假行动的联合打假维权机制。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回民区分局研发了商标品牌备案监管系统,推行商标品牌备案网上监管制度,并对商业集中地(中山路)的维多利商厦、购物中心、民族商场、天元商厦和王府井商厦的218户品牌商标授权备案专卖店实行网上备案监管。包头市工商局在商场、市场建立商品商标档案,聘请保护商标品牌义务监督员,共同构建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网络。□王

即墨企业质押商标权贷款6000万元

即墨企业质押商标权贷款6000万元

2011-08-11 10:31

 

    本报讯
(记者 喻山澜 通讯员 刁云佩 杨
红)记者近日在山东省即墨市采访时了解到,在当地工商机关指导下,该市共办理商标权质押贷款4笔,贷款金额6000万元。

    据介绍,自去年起,即墨市工商局干部积极开展走访驰(著)名商标企业和重点企业活动,了解企业贷款需求,锁定重点帮扶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协调沟通工作。

    今年以来,工商干部结合“学、送、帮、促”活动,开展“一对一”服务及走访调研活动,深入企业,广泛了解企业对担保、动产抵押及知识产权质押等贷款方式的新需求。在此基础上,工商干部选择知名度高、拥有驰(著)名商标的鑫佰信制鞋公司等10多家企业,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市商标权质押贷款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1月,在得知红领集团急需资金后,即墨市工商局立即安排商广科干部到该公司,帮助企业积极准备相关材料。企业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获得银行贷款2000万元。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感慨地说:“没想到在工商机关的大力帮助下,我们企业的一张商标注册证竟‘摇身’变成2000万元的活资金,真是解决了企业的大困难!”

工商机关要加大打击“假洋品牌”力度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指出
工商机关要加大打击“假洋品牌”力度

2011-08-11 10:31

 

    本报讯
(记者 刘
永)只要贴着“洋”标商品就好卖,已经成为国内一些商业企业的潜规则。一些国内企业争披“洋马甲”,打着“洋”公司监制、“洋”公司独家授权、“洋”公司联合出品等幌子销售商品。对此,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指出,“假洋品牌”盛行造成市场混淆,工商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

    近期,“假洋品牌”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这名负责人认为,“假洋品牌”的出现反映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对自身品牌认识的缺陷,是一种投机心理在作祟。“假洋品牌”的盛行,造成严重的市场混淆,导致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误认行为人与合法权利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同时,这也暴露出我国企业在经营发展上所存在的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市场策略,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不高,品牌附加值不高,过度重视短期利益,创新意识不强等等。

    他指出,从商标注册的角度看,使用外国文字作为商标并不被法律所禁止。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八条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将包括外文在内的文字申请注册为商标。我国的所有注册商标可以通过登录国家工商总局官方网站查询,包括申请人名称、申请人地址、商标申请时间、商品或服务项目、注册与否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从商标使用的角度看,商标注册后应当依法使用,商标注册人及其授权使用人应当保证商品的质量,商品不得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真实标注产品信息,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及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他表示,广大消费者应当理性消费,克服崇洋媚外和炫耀性消费心理,不断学习商标知识,倡导科学、理性的消费理念。工商机关应当加强品牌文化引导,加强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大对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工商机关要进一步培育消费者熟悉、信赖的民族品牌,帮助其进行自主创新与品牌维护,引导企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民族品牌产品。

我国保护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和包装装潢成效显著

我国保护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和包装装潢成效显著

2011-08-11 10:31

 

    本报讯
(记者 刘
永)记者日前从国家工商总局获悉,自2010年10月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工商系统根据专项行动确定的工作重点,将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等案件作为主要查办案件。在专项行动中,全国工商机关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共立案查处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案件3317起,案值2858万元,结案2810起。

    据介绍,全系统充分发挥“12315”行政执法网络体系作用,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畅通案件发现渠道,对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重点地区坚持“深挖扩线”的思路,按照“找准一个点、发现一条线、打击一个面”的工作要求,查处一大批仿冒蒙牛、科勒、燕京啤酒、小天鹅等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违法案件,有力地震慑了违法分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广东省工商机关根据举报,查扣仿冒诸葛酿酒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白酒成品1119箱。四川省工商机关在四川省杜甫酒厂、德阳市剑兴曲酒厂、四川省绵竹市天泰酒类公司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共查扣仿冒诸葛酿酒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产品34920瓶。

金湖“红盾品牌培育示范岗”活动有声有色

金湖“红盾品牌培育示范岗”活动有声有色

2011-08-11 10:31

 

    本报讯
(记者 许步伟 通讯员
陈福宁)记者近日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工商局了解到,该局以“联企挂钩”活动为载体,组织动员41名中层以上党员干部与41家规模以上企业联系挂钩,全力打造“红盾品牌培育示范岗”。

    金湖工商局在走访企业中,发现金湖县服装企业、机械配套生产企业大部分无自主品牌。为解决企业长远发展问题,该局负责挂钩联系的党员干部耐心细致地向企业宣传商标法律、法规以及注册商标对企业开拓市场的作用,积极动员企业申请注册自主商标。经过动员引导,上半年有23家企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递交了商标注册申请。

    企业注册商标在被认定为驰(著)名商标后,往往会被境内外企业在该商品的销售区域恶意抢注,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金湖工商局主动提醒企业做好产品销售国、销售区域的商标注册工作,引导定牌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培育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引导其积极使用自主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今年以来,金石集团、爱特福公司、小青青公司、金卫集团等数家企业,已进行商标国际注册。

    该局组织全县拥有驰(著)名商标的企业参加江苏省工商局举办的品牌管理师培训班,15家企业的管理人员或主要负责人获得品牌管理师执业资格。在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方面,该局先后为爱特福公司、苏仪集团等赴外地打假维权,取得一定成效。今年4月11日,该局经检大队根据举报得知,高邮市有不法厂商生产销售假冒金湖县金莲牌卫生纸。办案人员立即赶赴高邮市,在当地工商机关的配合下,查获假冒金莲牌卫生纸800包、包装袋2万多个。此案被移交当地工商机关依法处理。

福州仓山工商帮扶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侧记

红盾护茶茶更香
——福州仓山工商帮扶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侧记

2011-08-04 10:46

 

    近日,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签订了几个大单,收获颇丰。该公司董事长傅天龙激动地说:“没有工商机关的大力扶持,就没有茉莉花茶产业和我们公司的今天。”

    几年前,产自福州市的茉莉花茶名声并不响亮。茉莉花茶市场混乱,大量非福州原产地的茉莉花茶充斥市场,导致产品价格不高,销路不畅,产业低迷。2009年9月,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茉莉花茶产业开始步入平稳发展轨道,春伦茶业公司也借机加快发展步伐。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工商所所长林辉宁对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了如指掌。1998年,该所通过调研认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没有知名品牌,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在工商干部的指导下,春伦茶业公司注册了春伦商标。此后,春伦茶业公司建立了茉莉花茶种植基地,引入质量认证体系。截至目前,春伦茶业公司的茶叶基地发展到3.4万亩。福州茉莉花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城门工商所积极指导春伦茶业公司打出“组合拳”,指导该公司将春伦商标与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结合使用,依靠“福州茉莉花”这棵参天大树,让春伦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2004年,春伦商标被认定为知名商标,2005年又被认定为著名商标。2008年,春伦茶业公司准备与内蒙古自治区一家饮料企业合作,让其有偿使用春伦商标。林辉宁得知此事立即上门,听取双方的合作方案。通过调查,他感到这家饮料企业在生产工艺上存在缺陷,向春伦茶业公司及时发出警示。由于林辉宁的及时提醒,双方的合作取消,春伦品牌避免了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风险。

    目前,春伦茉莉花茶的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远销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与地区。

□本报记者 陈孔霖

莱西巧打“三张牌”

莱西巧打“三张牌”

2011-08-04 10:46

 

    本报讯
(记者 喻山澜 通讯员
刘洪彦)7月下旬,记者在山东省莱西市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工商机关在实施商标战略中,巧打“三张牌”,助推品牌经济发展。

    商标需要培育,打好“培育牌”是首要工作。莱西市工商局注重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同时争取政府支持,将商标培育工作纳入市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今年第一季度,该市新登记内、外资企业176户,申请注册商标204件,实现了“新增一家企业,注册一件商标”的工作目标。

    打好“保护牌”,全面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是莱西市工商机关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局围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制定周密计划,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在开展专项行动中,该局共立案33起,目前结案17起,初步建立起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和企业自我保护相结合的商标保护体系。

    莱西市工商局以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大指导服务的力度,助推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把优势产业做强做大。该局将万福、乐好等龙头企业,东生、长寿等企业的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分梯次培育发展,大打“创建牌”。与此同时,该局以九联、第一坊等驰名商标企业为龙头,发挥其示范作用,初步形成“企业主动、工商助动、部门联动、政府推动”的商标战略实施格局。目前,莱西市共有驰名商标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0件,青岛市著名商标11件。

靖安精心培育农产品商标

靖安精心培育农产品商标

2011-08-04 10:45

 

    本报讯
近年来,江西省靖安县工商局精心培育涉农商标,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引导企业运用商标战略扩大商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06年,靖安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地理、气候优势,将引导农户种植白茶作为重点开发项目。根据靖安县没有白茶注册商标的情况,靖安县工商局主动介入,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宣传商标知识。

    2008年10月18日靖安县白茶协会成立。应邀列席第一届会员大会的靖安县工商局副局长张斌在会上提出协会应创建自己的品牌,建议申请注册靖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靖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的过程中,该局指派两名工商干部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经多方努力,2010年3月28日,靖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结束了该县没有地理标志的历史。

    协会有了自己的品牌,参会者也随之增多。目前,该协会有企业16户,会员达218人。该协会积极推广“商标+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公司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生产的鲜叶,再进行精加工。产品统一以靖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包装入市,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靖安白茶去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茶农年人均增收近8000元。如今,靖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开始争创著名商标。

□谢忠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