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采访记

开辟蓝色经济的新天地
——山东省青岛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采访记

2011-08-25 10:56

 

□本报记者 喻山澜

在伸向黄海深处的山东半岛上,有一片绿色的土地,那就是青岛市。她是一座时尚之都、浪漫之都、品牌之都。在众多知名品牌的簇拥下,青岛越发显得美丽。

7月下旬,记者前往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采访这里已经进行多年、至今正在深入推进的商标战略实施工作。

从富有德国建筑特色的青岛火车站走出来,记者就与一阵夹着热浪的海风不期而遇。接站的青岛市工商局商标处处长王颖指着不远处海面上的一长段栈桥和亭子说:“那就是著名的栈桥,青岛市的象征。”

记者知道,栈桥只是百年青岛的地理象征。今天,海尔、青岛啤酒、海信和澳柯玛等众多驰名商标,才是青岛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象征。

“其实,青岛市的商标战略已经实施多年。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品牌兴市的发展战略,把它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王颖说。

青岛市的品牌兴市战略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随着新的商标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青岛市工商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品牌经济战略推进构想,大力进行商标法律法规、驰(著)名商标争创工作的宣传。该局每年结合驰(著)名商标的推荐认定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广泛进行宣传,同时通过创设“青岛市著名商标展示街”、举办“青岛市优秀商标展示会”、组织著名商标电视展播、参加全国商标节等形式,全面展示青岛市优秀商标企业的风采。

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青岛市工商局将2007年确定为“商标战略宣传年”,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市推进商标战略工作会议,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商标战略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的出台,掷地有声;一步一个脚印的成果,使青岛市逐渐有了“品牌之都”的声誉。青岛市所属10余个区、县(市),无不把实施商标战略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在崂山工商分局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崂山区区长杨鹏鸣刚刚在《工商分局商标培育工作取得新成就,我区新增一件驰名商标》政务信息上作出批示:“实施商标战略会积极助推转方式调结构,应重视抓好。”崂山区区委书记慕建民也在《关于崂山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开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培育和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青岛市副市长秦敏在谈及对商标工作的认识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当前的发展竞争中,知识产权是城市和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商标是知识产权重要的组成部分。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是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城市品牌发展的重要载体。商标战略实施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城市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7月22日上午,青岛市雾气迷漫。记者乘车跨过刚刚竣工的胶州湾大桥,登上红岛,来到青岛市工商局城阳分局。

该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城阳分局在工商所普遍建立健全商标档案,建立商标联系点制度,全面掌握企业产品的商标注册、使用、信誉情况。对具备商标注册条件的,该分局从商标设计到商标申请、公告、异议等,实行点对点式全程服务。

7月23日,记者来到即墨市。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商干部经常深入企业,全面了解企业生产、销售等情况,对具备商标注册条件的,及时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同时,该局积极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将增加注册商标数量作为对各工商所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7月24日,记者在走访莱西市时了解到,早在2009年,当地工商机关就制定了《商标工作三年发展总体规划》,同时积极争取莱西市政府的支持,将商标培育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此举增强了社会各界的商标意识。2010年,莱西市共提出商标注册申请643件,新注册商标616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数量达到1347件。

王颖说,在引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中,青岛市工商局坚持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重点商标进行培育,对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包括涉农企业、现代服务企业以及传统老品牌企业,实施重点帮扶,为促进全市品牌经济发展服务。

为加强行政指导,2007年青岛市工商局制定了《商标管理工作标准化指导规范》,为规范商标行政指导行为提供了依据。各分局(市局)针对企业品牌创建和商标维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发商标策略提示书等指导文书的形式,及时提供有效指导,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了企业争创品牌的能力。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有驰名商标42件,山东省著名商标和青岛市著名商标540余件。2010年,全市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经济总量达470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超过46%。

今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最新认定的一批驰名商标名单,青岛市8件商标榜上有名,其中有5件“涉蓝”(与海洋经济有关)商标。截至目前,该市“涉蓝”的商标总数达到23件。

这些“涉蓝”的商标主要有:青岛浩源集团有限公司的英文及图商标、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的诚纳四海商标、青岛市北洋食品有限公司的北洋及图商标等。

青岛市副市长秦敏认为,青岛市发展的潜力在蓝色经济或称海洋经济。秦敏的认识是有充足依据的。今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一国家战略无疑对青岛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青岛拥有居世界前十位的国际大港,拥有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坚实的海洋产业基础。国务院的批复为青岛打造蓝色经济品牌城市提供了政策保障。

蓝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走出去”,远渡重洋开拓市场。王颖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青岛市政府及青岛市工商局加强了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战略合作,并于今年3月达成合作意向,开了国内地方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交流合作的先河。该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衔接沟通,力争早日使青岛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工作联系点。

目前,青岛市通过马德里体系注册的国际商标达130件。今后,随着更多的企业走上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之路,无疑会有更多的企业远涉重洋,开拓海外市场,这将使青岛蓝色经济的分量进一步显现。

有人说,21世纪是蓝色经济、海洋经济的时代,这话一点也不假。青岛,正在不断地培育驰名、著名商标,打造品牌之都,正在将发展的眼光瞄向海洋深处、大洋彼岸……

山东省陵县工商局实施商标战略纪实

东风劲吹助波澜
——山东省陵县工商局实施商标战略纪实

2011-08-25 10:56

 

    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的山东省陵县地处鲁西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和水果等作物,独创的“冬季农业”种植模式在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主销京津唐地区,被誉为“京津南菜园”。

    近年来,陵县工商局把实施商标战略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扎实开展工作,以培育品牌商标为切入点,狠抓商标服务,全面开展商标培育、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县共有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11件、知名商标1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

    为了推动商标战略实施,陵县工商局自2009年起连续三年制定年度的《商标战略实施方案》,2011年《实施方案》确定了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重的商标战略实施目标,同时根据县政府“百个项目、百个工程”工作任务部署,制定了《实施商标战略配档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了实施商标战略的工作方向。

    为解决企业在实施商标战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陵县工商局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该局将商标注册服务窗口前移,在企业进行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时,向其发放商标注册宣传材料和服务卡,帮助企业了解商标注册方面的知识;建立实施商标战略联动机制,从县局党组、各科室到乡镇工商所,分解落实商标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商标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两员制度”,设立商标指导员和商标联络员,加强工商机关与经营者的信息沟通,为经营者注册商标提供具体指导和全方位服务。

    今年以来,陵县工商局着力构建梯次结构合理、种类齐全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展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知名商标,提高全县商标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该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申报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建言献策,对企业在创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特事特办、优先办理的原则,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该局将种植历史悠久、地方特点鲜明的陵县特产——香椿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申请注册陵县香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两年来,陵县工商局推动实施商标战略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县涌现出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形成了以陵县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中心带动周边整体经济发展的格局。

□林荣辉  
李   东

青海土特产贴上商标卖得火

昔日随意卖商标 今朝着力创品牌
青海土特产贴上商标卖得火

2011-08-18 11:29

 

    本报讯
尕龙碗、点状元,这些青海省的特有词已被注册为商标,糊涂拉好绿色蔬菜、三国老太太烙馍商标也已申请注册。青海人商标意识越来越强的背后,是特色品牌产品销售火爆——可可西里牛肉干日销量1.7万袋左右,青海老酸奶日销量16.2万碗左右……

    笔者了解到,牛肉干、酸奶、枸杞、青稞酒、昆仑玉,这些青海“土生土长”的产品,随着大美青海旅游井喷,迎来了销售旺季。

    “7月,我们超市牛肉干类营业总额就超过100万元,枸杞、藏红花、虫草等土特产的销售额也有40多万元。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些土特产的营业总额增长了15%左右。”青海省西宁市华联超市花园店销售人员说。

    “我们现在一年都是销售旺季,但7月至9月3个月是销售最好的时候,月销售量在2000万元左右,算下来日销量1.7万袋左右,很多时候牛肉干会断货。”可可西里实业开发集团董事长助理张鹏说。

    “第三季度其实不能算是奶制品的销售旺季,因为一到夏天,人们更爱喝水。但从老酸奶销售情况来看,品牌带动效果明显。目前,老酸奶日销售3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0%~40%。”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生说。

    据青海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以来,该省就提出要大力实施品牌强省战略,打造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注册商标“三大方阵”。目前,青海特色产品包括以牦牛肉干、酸奶、牛羊肉、青稞酒、矿泉水、沙棘饮料等为代表的高原特色食品;以冬虫夏草、蕨麻、营养胶囊、中藏药成药等为代表的藏医药保健品;以唐卡、刺绣、堆绣、昆仑玉、金银首饰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工艺品;以牛、羊、驼毛衫,民族服装,手工藏毯等为代表的特色毛纺织品。这些特色产品中,品牌产品销售尤为火爆。

    “曾经青海人将藏羚羊、可可西里、夏都品牌拱手相让,一些被高价买回,一些仍在外面流浪;而现在,青海人的商标意识明显增强。自2008年以来,青海省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3年突破1000件。截至目前,青海省注册商标累计达6266件,较1979年增长89.5倍。”青海省工商局商广处相关负责人说。

□商 综

山东省烟台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采访记

八仙过海展宏图
——山东省烟台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采访记

2011-08-18 11:29

 

□本报记者 喻山澜 通讯员 林吉杰 韩 萍

10年前,记者曾到山东省烟台市采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投资博览会。今年7月下旬,记者再次赴烟台时,发现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经常看到驰(著)名商标广告。

“这些年,烟台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取得了很大成绩,‘诀窍’就是必须千方百计把商标工作由工商机关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烟台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安立这样介绍自己的体会。

在烟台市通往龙口市的高速公路上,小草著名商标家具企业的广告不时映入眼帘,“欢迎到八仙过海景区游览”的广告也一闪而过。

“蓬莱市除了驰名商标蓬莱阁外,现在八仙过海也被注册为商标了。”陪同采访的烟台市工商局商广科科长张才成对记者说,“不管是烟台市所辖的龙口市还是蓬莱市,当地工商机关都十分重视把商标工作由工商机关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在龙口市采访时,张才成的话得到了印证。龙口市工商局局长淳于怀勋介绍说,近年来,该局通过采集政务信息和进行专题汇报等形式,及时将全市实施商标战略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向龙口市委、市政府反映,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11年4月,市政府转发了工商局起草的《关于深入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龙口市工商局就积极争取市政府把实施商标战略列为全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制定印发了《龙口市“十一五”期间培育认定驰名著名商标工作推进方案》。同时,市政府连续几年把培育驰(著)名商标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镇、区、街道和部门的“双重点”考核。该市每年召开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协调分工,部署任务,形成推动商标工作的合力。

总体而言,龙口市的商标工作只是烟台市10多个区、市商标工作的缩影。作为县级市的龙口市有丛林河、龙须等十几件驰名商标,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就连许多地级市也望尘莫及。

烟台市政府2004年下发《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2005年在全省率先出台《烟台市知识产权发展纲要》,确立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战略目标;2007年制定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今年又出台《关于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可以说,这些就是商标工作不断由工商机关的重点工作上升为地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的直接体现。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6年,烟台市就成立了争创驰(著)名商标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工商局、质监局、宣传部、经贸委和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实施商标战略的合力在烟台市早已形成。

梨是一种可口的水果,莱阳梨是梨中的精品。1998年,莱阳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这是烟台市乃至山东省的首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3年时间一晃而过,烟台市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工作也取得喜人的成绩。截至2011年8月,烟台市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2件,居山东省首位,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二。

“就说我们的海岛县长岛吧,现在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长岛鲍鱼、长岛海参、长岛海胆、长岛海带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后,给长岛经济带来很可观的收益。”张才成说。

实际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很有“学问”。换句话说,当注册工作遇到困难时,工商机关应该想方设法排除困难,这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

安立讲述了一个小故事。烟台苹果证明商标在申请注册的时候,“苹果之都”栖霞市政府提出异议,他们主张注册栖霞苹果商标。由于存在争议,注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工商机关积极向烟台市政府汇报情况,市政府及时出面协调。2008年烟台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次年栖霞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显然,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海阳白黄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时,也曾遇到困难:一是缺少县志记载,二是缺少农业部门的品质鉴定。海阳市工商局多次协调,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后来,烟台市工商局找到海阳市政府主要领导,说明情况,政府领导及时出面协调,问题很快得到解决。“2010年,海阳白黄瓜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成为海阳市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安立说。

2008年以来,烟台市工商局就张裕解百纳商标争议问题及栖霞苹果、龙口粉丝、烟台大樱桃、海阳白黄瓜等商标注册中遇到的问题,先后8次向市政府领导当面汇报或递交书面报告,反映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分管副市长的大力支持下,相关部门、相关地区有效地化解了分歧,整合了力量,提高了争创品牌的成功率。

应该说,在烟台这个传统的农业城市,注重发展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当地工商机关的一个明智选择。为此,他们做了大量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深入开展送法到农村、进农户活动中,各县市区工商局相继开展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商标法律、法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有关管理人员对商标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理解。

在对内开展培训的同时,“走出去”战略也在同步推进。2008年,烟台市工商局组织烟台市苹果协会、莱阳市果树技术站、海阳白黄瓜协会及莱阳、海阳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赴青岛市、济南市等地,对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工作学习考察。2009年,该局又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全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会议。这些活动的举办,使全市各级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为注册好、使用好、管理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烟台市被确定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区)之一,这不仅使当地工商干部信心倍增,也使当地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商标工作。从今年起,烟台市工商局以市政府的名义,在全市开展了“商标发展示范县、示范镇(乡)”活动,在商标发展工作中引入了新的考核和竞争机制。这样,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加大政府考核、督查和奖惩力度,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加快商标发展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得以增强,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的积极性,形成了齐心协力谋发展、求成效的良好工作局面。

烟台,依山傍海,烟波浩渺,可谓人间瑶台。在渤海边的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商标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烟台市的商标之花会绽放得越来越绚丽!

银川商标战略实施见成效

创品牌迎来快速发展 重维权受到广泛好评
银川商标战略实施见成效

2011-08-18 11:29

 

    本报讯
笔者近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工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银川市注册商标达4777件,其中驰名商标9件、著名商标130件、地理标志9件。这几个数字在宁夏5个地级市中均名列首位。商标的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凸显,有力地促进了银川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商机关的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银川市政府2010年11月批转市工商局《进一步加快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和《银川市2010年~2015年商标品牌发展规划》,成立了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使商标工作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形成政府牵头、工商为主、各部门配合的新局面。银川市所属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实施商标战略意见和商标培育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鼓励企业注册商标和争创驰(著)名商标的政策措施。银川市所辖的灵武市去年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宁夏唯一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银川市工商局深化商标指导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效果。该局建立了驰(著)名商标培育库,制定驰(著)名商标战略梯队3年规划。各级工商机关全面深入推行“四书两卡”、“一所一标”、“一乡一品”等制度以及“五个员五步走”的工作新模式,走访辖区内重点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驰(著)名商标企业以及拟培育驰(著)名商标企业120余家。工商干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从企业的商标注册、使用、管理、保护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帮扶,完善企业商标档案,积极帮助一批“名、优、特、新、稀”产品的生产销售者申请注册商标。

    在工商机关的推动下,银川市注册商标呈加速发展趋势,注册商标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银川市拥有的130件著名商标,基本涵盖了全市重点行业的主要产品,在银川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与此同时,该局积极开展保护商标专用权系列行动,净化市场环境。近3年,全市工商系统先后开展20余次专项治理行动,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切实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2010年10月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银川市工商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认真做到依法监管规范执法,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强化宣传畅通信息,完善机制长效监管,有效地保护了知识产权,切实维护了市场消费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492人次,检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60368户,检查各类市场1126个次,整治重点区域691处,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87起,案值2967万元;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107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康建卫

商标战略为大连企业“助跑”

商标战略为大连企业“助跑”

2011-08-18 11:29

 

    本报讯
来自辽宁省大连市工商局的一组统计数字表明,该市注册商标总量已达3.4万件,其中驰名商标37件、著名商标71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还有400多件国际商标。驰(著)名商标企业的年产值占该市GDP的34.1%。去年以来,仅驰名商标企业就为大连市贡献税收20.15亿元。商标战略对大连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连市区位优势明显,而且工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大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商标战略。特别是去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以来,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支持下,大连市商标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6月至今,全市累计增加注册商标9000余件。

    目前,大连市的驰名商标数与2005年相比增长3.6倍,驰(著)名商标培育梯队超过1000家,并都是在各行业中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驰(著)名商标数量逐年递增,推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一个个更为活跃、更为优质的“细胞”。大连市拥有的750件驰(著)名商标中,装备制造企业占65%以上,农产品、海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占20.8%。驰(著)名商标涵盖电脑软件、精密机械、光电子和色谱分析、医药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领域。

    笔者了解到,大连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工作曾经历过一个艰苦的过程。上世纪末,当青岛市的海尔、海信等驰名商标五朵金花在市场上争奇斗艳时,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城市之一的大连市却只有冰山一件驰名商标。

    1995年,大连市政府确立了“品牌兴市”的目标,将商标战略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中。2002年,大连市政府成立了品牌兴市领导小组,开展大连市著名商标认定工作,鼓励企业创建驰(著)名商标,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企业,分别重奖300万元和30万元,并确立了明确的培育目标。截至目前,大连市先后拿出1亿多元,用于对驰(著)名商标企业的奖励。大连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逐渐打开局面。不少重工企业、化工企业、出口加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纷纷开始实施商标战略。

    2002年至今,大连市政府陆续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23次,下发文件11个,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将驰(著)名商标企业的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计划,优先审批项目,准许企业质押商标权融资,成立实施商标战略局际联席会议,从组织保障、政策环境等多方面支持商标战略工作的开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大连市工商局发挥实施商标战略局际联席会议召集人的牵头作用,调动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同时,该局突出推进重点,根据“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和“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的战略规划,发挥大连港口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新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港口物流和新兴商贸服务、优势海产品养殖加工等地方优势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为重点,精心培育龙头企业的商标。驰名商标中,地方优势产业的商标比例占73%,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的产业的商标占45%。

    目前,以重工、起重、大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大商、锦程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路明、华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獐子岛、棒棰岛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加工业,以金州大樱桃、瓦房店小国光、庄河大骨鸡为代表的现代农业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实施商标战略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在大连市日益增强。

    □井惠群
谷长峰

商标助阳高杏农走上致富路

商标助阳高杏农走上致富路

2011-08-18 11:30

 

    本报讯
“贫困山村变化大,杏蛋高出鸡蛋价。一旦穿上‘嫁衣裳’,天南海北闯市场。”今年80岁的李展老汉的一段数来宝,道出了山西省阳高县农民的喜悦心情。

    慕名而来的北京果商王先生告诉笔者,阳高县的杏个大肉厚味甜,杏核也好吃,在北京销路特别好。阳高杏在北京零售价每公斤达20元,还供不应求。

    阳高县境内多山,土地贫瘠,素有“九年旱,一年涝,十年不收”的说法。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种植杏树的传统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种植杏树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产业来抓,先后引进100多个优良品种,使杏树种植面积扩大到14万亩。

    酒香也怕巷子深。杏树种植区大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成品杏又没有商标,进不了大城市的超市,只能在本地低价抛售。

    为了让知名农产品能够销得出、卖好价,去年,阳高县工商局把实施品牌富农战略作为扶农的首要任务,帮助农民申请注册香白杏商标。

    注册商标作“嫁衣”,杏的身价蹿着涨。原来每公斤1元都卖不出的杏,今年没等熟透,北京、山东、河北等地的果商就前来订货,每公斤优质杏涨到18元。台湾一个旅游观光团从网上获得香白大杏的信息后,特意绕道阳高县,乐滋滋地买了香白大杏后才离去。

    据了解,今年阳高县销售杏600余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杏农户均增加收入5000余元。

□赵永明 赵学栋

平湖工商指导企业规范使用注册商标

平湖工商指导企业规范使用注册商标

2011-08-18 11:30

 

    本报讯
为有效对企业运用注册商标的行为进行规范,浙江省平湖市工商局依托行政指导,将提醒、规劝、告诫、预警、建议等方式运用到商标规范管理工作中,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对企业进行商标运用指导,提醒企业规范使用商标,避免违法行为。

    商标注册证是企业商标的“身份证”。该局通过查看商标注册证,了解企业商标注册的基本情况。当企业的名称、地址发生变化或商标注册时限到期时,该局立即提醒企业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目前,该局已向30余家企业发出提示,提醒企业及时办理相关变更、转让、延续等手续。

    商标规范使用是品牌培育工作的第一步。该局在走访过程中,坚持走进企业生产加工现场,检查企业是否在产品上使用未经核准注册的商标,是否在使用中擅自改变注册商标,是否超出注册商标的核定使用范围。目前,该局已向50余家企业发放商标规范使用提示书,指导企业规范使用注册商标。

    企业商标档案是企业在商标注册和使用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文件材料。企业商标档案是否保存完整,关系到注册商标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在走访中,该局对不规范或尚未建立商标档案的企业加强指导,指导企业开展商标“一户一档”活动,建立商标合同备案制,还对商标许可合同、OEM代工合同等备案。□胡郸平

任丘建立打假维权机制

任丘建立打假维权机制

2011-08-18 11:30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大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河北省任丘市工商局建立健全与知名品牌企业联合打假机制,收到较好效果。今年以来,该局共立案查处侵犯知名商标专用权案10起,端掉售假窝点5个,有力地维护了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对全市商业企业进行全面详细调查摸底,该局以驰(著)名商标企业为主体,建立知名品牌企业数据库,对数据库内的知名品牌企业从注册商标专用权到包装装潢、名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保护,并无偿向企业提供有关打假维权的信息。截至目前,数据库收录的知名品牌达386个。该局还根据品牌调整情况随时更新数据库。

    在开展知名品牌保护工作中,任丘市工商局以行业或品牌分类,组织品牌生产企业、区域总代理、本地代理商以及本地经销商,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打假维权情况,总结、交流打假维权工作经验,分析侵权行为的发展趋势,共同探讨相关对策和措施。与此同时,根据企业要求,该局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今年4月,任丘市工商局组织召开了有美的、好太太、万和等知名品牌企业代表和全市59家燃气具经销商参加的燃气具知名品牌联席会议。会议公布了炉具行业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并达成促进炉具行业健康发展的五条意见,收到很好效果。据悉,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这项制度正逐步扩展到服装、食品等领域。

    该局指定一名精通商标业务的工作人员作为工商机关的商标联络员,负责与企业商标联络员的信息沟通工作。为使联络员制度规范化,任丘市工商局制定了《企业商标联络员制度》,明确联络员的权利和义务。工商机关与企业紧密协作,双向互动,加强沟通,及时向企业通报知名品牌企业打假维权信息,全方位保护知名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任丘市工商局加强行政指导,进一步加大对知名品牌企业的服务力度。对知名品牌企业举报的侵权线索,该局作为侵权个案积极受理,及时调查处理,并承诺在30日内向企业反馈查处结果。截至目前,该局已与17家企业建立联合打假机制,涉及炉具、家电、酒类、食品、服装及日化产品等六大行业。□李书月

赣州工商扶持白莲特色产业发展

赣州工商扶持白莲特色产业发展

2011-08-18 11:30

 

    “我们公司申请的赣江源商标注册成功,多亏了你们的关心帮助啊!”近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赣源白莲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温祖明,喜不自禁地从工商干部手中接过商标注册证。

    石城县白莲种植面积逾10万亩,占该县水田面积的一半,产量居全国首位,享有“中国白莲之乡”的盛誉。近年来,赣州市工商局从服务帮“莲”、商标富“莲”、维权保“莲”上下功夫,架设了一条“白莲通道”,助推白莲产业发展壮大。凡是涉及白莲的商标申请、经营登记、广告审查等,该局一律授权当地工商机关特事特办,从速办结。

    与之相对应的是,赣州市工商局还开设“绿色通道”,通过出台一系列回乡创业优惠政策,召开白莲产业专场招聘会,引导成立白莲专业合作社等方式,营造适合白莲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今年4月,石城县有57名外出务工人员被吸引返乡创业,有的成为白莲市场经纪人,有的创办了白莲加工厂。

    “好酒还得勤吆喝,好女还得穿嫁衣。没有品牌的白莲产业走不远、做不大!”赣州市工商局局长刘雪峰形象地阐述了品牌对发展白莲产业的重要性。

    赣州市工商局采取与当地乡(镇)、村专人联络,与专业合作社专人对接,对种莲大户专人辅导的“三专”措施,积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注册白莲系列产品商标,申请认定驰(著)名商标。目前,赣江源、珍珍、红日初升、绿野、通天寨、红石寨、莲乡等白莲系列产品商标被核准注册。

    此外,该局还通过建立商标权利人保护网络,与白莲经销商建立商标打假维权工作制度,严厉打击侵犯白莲系列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切实保护莲农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赣州市工商局对白莲实行市场准入和经纪人“信用身份证”等制度,严格制定生产标准,有效地制止了劣质白莲进入市场。

    该局对白莲经销商进行培训,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照,没有取得证照的不允许入市经营。在入市的白莲经销商中,该局开展了“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活动,对在消费者中评价高、信誉度好的经销商授予“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奖牌,奖牌的评选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丁天华
谢萍英